發(fā)布時間:2021-04-20
“玉星,在家不?俺碾谷子!”1月31日一大早,山東省冠縣葦園村村民黃玉星正在屋里吃早飯,他開的小磨坊就來了“生意”。
葦園村的小米,是當?shù)仨斶蛇傻摹疤禺a(chǎn)”。用村里老人們的話來說,碾出米來,用手一摸,就知道是不是葦園村的小米。因為他們村小米米油多。
2008年,黃玉星在村頭開了個小飯店。由于小飯店地處交通要道,地理位置好,黃玉星經(jīng)常碰上想買葦園小米的客人。“既然村里的小米這么暢銷,干脆碾米、賣米得了!”2014年8月,黃玉星關了小飯店,專門干起“小米生意”。
“今年賣了有7萬多斤。”黃玉星腦子好使,聯(lián)系了2個網(wǎng)上平臺、5個代理點,把村里的小米推向了市場。如今,村里的小米不僅賣到全國20個省份,還走出國門,賣到了丹麥、新加坡等國家。
“玉星家可是村里的富裕戶!”跟黃玉星自小一起長大的宋義章說。
“可不敢這么說!當然,現(xiàn)在過日子不作難,這倒是真的。”黃玉星忙著辯解。
給小米注冊了商標,還從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領到了小作坊登記證,眼看著日子越過越好,黃玉星最近又花近4萬元添置了封口機。
“今年,我計劃通過網(wǎng)上直播帶貨,再增加幾個代理點。”提到直播帶貨,黃玉星有點不好意思。2020年,他曾經(jīng)試著搞過3次,但直播時都有點兒緊張,效果不太理想。
“萬事開頭難,今年好好干,準能成!”他說。
其實,最讓黃玉星自豪的是他家倆娃兒。“倆孩子學習成績都挺好,這花多少錢都買不來。”黃玉星說,“閨女上高二,在全年級1000多名學生中能排30名左右。兒子上小學,在班里也是尖子生。”
“得讓孩子們好好上學,以后為國家作貢獻!你看咱國家現(xiàn)在多好啊!”他說。
在葦園村,鄉(xiāng)親們十幾年前就用上了自來水,五六年前村里就通了公路,如今大伙兒又用上了天然氣。做飯、取暖,都能用“這個在過去只有城里人才能用的東西”。
“這個冬天,我家取暖用的就是天然氣,升溫挺快。算下來,成本和以前燒煤差不多。但用天然氣干凈啊,還沒污染。”黃玉星說。
吃穿不愁,國家還給發(fā)“養(yǎng)老錢”,村里老人也很知足。
“你看,那邊打花棍兒(多地民間一種娛樂健身方式。——編者注)的那個,都80歲了。村里這些老人們,天天高興著呢。”黃玉星指著不遠處的老人說。幾位老人正在那里圍觀,不時叫好喝彩。
“玉星,該去裝路燈了!”有人喊。
“哦,馬上!”黃玉星答應著,急急出門。
就要過年了,這個小村子很快就會像城里一樣,晚上燈火通明起來。
□本報記者 周 山 通訊員 范林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