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中國市場監(jiān)管報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2-11
“大處著眼,,小處落筆”,,是一個重要的寫作理念。
如何做到這一點呢,?有認知的問題,,也有一個實踐的問題。今天我們說說這事兒,。
何為“大處著眼”,?
“大處著眼”,,說的是媒體人在工作中要時時、處處關注,、思考國家的大政方針,、發(fā)展形勢和特點。如時下中央提出“發(fā)展新質(zhì)生產(chǎn)力”的方針,,那么搞經(jīng)濟報道的記者就要及時學習,、理解和掌握,并在寫稿中加以體現(xiàn),。
“大處著眼”實際就是“站在天安門上想問題”(人民日報社原社長楊振武語),。學會從宏觀上觀察問題,想全局性的事情,,不囿于一城一地,,眼界要寬廣。
何為“小處落筆”,?
選題定了之后進入寫稿階段,,在這個時候特別要注意“小處落筆”。
“小處落筆”,,就要寫微觀的東西,,寫細節(jié),寫故事,。這樣的稿子深受人們歡迎,。
為什么這樣寫?
這是由新聞作品的特點所決定的,。大家知道,新聞是關于新近發(fā)生事實的報道,,事實第一,,報道第二。做報道的時候,,需要精選那些來自生活的新鮮,、生動、有意思的事實來寫,,以此來反映特定的主題,。
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這是一個大主題,,但在具體報道中則要在“小處落筆”:如人民日報海外版的《龍吟》報道,,每一篇稿子都從具體的內(nèi)容寫起,如《茶文化》《亭文化》《毛筆文化》《長城文化》等等,。
生態(tài)建設的報道,,也是一個大主題,,在報道中要注意選擇那些具體的地方(一個地區(qū)、乃至一個村鎮(zhèn))來寫,。同樣,,像反映農(nóng)村變化、中小學教育,、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等等方面,,都要善于從“小處落筆”。
如何做好兩者的緊密結(jié)合,?
“大處著眼”與“小處落筆”,,看起來好像有點矛盾。其實不然,?!按筇幹邸闭f的是寫稿的指導、方向,;“小處落筆”講的是材料的取向,、實操的步驟。方向不明,,無法寫稿,;取材不對,難于下筆,。只有兩者緊密結(jié)合在一起,,才能把稿子寫準、寫好,。
為此需要注意和做到以下兩點——一是勤于學習,,提高眼界。學習是第一位的,。作為媒體人,,黨報黨刊是一定要看的,重要的文件精神要及時掌握,,唯此才能真正做到“大處著眼”,。
有些記者對此認識不夠,總覺得“有領導把關,,自己寫稿就行了”,。仔細想想,自己學習不到位,,對報道精神領會不深,,怎能把稿子寫好呢?人民日報社原總編輯范敬宜曾說,,作為一個黨報記者首先要站位高,,站位高,,才能眼界寬。這樣才能更好地感覺實際生活,、寫出好稿,。這是經(jīng)驗之談,也是重要提示,,值得年輕記者深思,。
二是深入實際,捕捉實料,。
為做好“小處落筆”,,需要我們的記者要眼睛向下,經(jīng)常到生活中去,,尋找,、捕捉那些新鮮、具體,、生動的人和事來寫,。只有這樣,才能把“小處落筆”做好,、做扎實,。
有些記者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夠,具體表現(xiàn)在:忙于“跑會”,,深入基層少,;面對面采訪少,滿足于下面送來的材料,;捕捉細節(jié)能力差,,抓不住“有意思的瞬間”……凡此種種說明,不及時糾正和改正這些毛病,,那我們就無法寫出“接地氣,,冒熱氣”的好稿子。
□劉國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