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片黄色片久久麻豆91|clicli在线观看|yezhulu在线观看观看|娜娜糖心vlog国产剧|2024国产视频在线|在线久色国产精品福利|福利三区精品在线|麻豆传媒MD00艾秋|麻豆画精品传媒2|成人曰韩,麻豆映画传媒画app安卓稳定版下载,大象传媒永久免费版,麻豆啊传媒app官网免费观看

當前位置: 首頁 >  編讀往來 > 

合格的編輯要做到“四有”

來源:中國市場監(jiān)管報
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6-30

  自1965年大學畢業(yè)后留校步入編輯行列,到2017年底離開編輯崗位,我在編輯出版這塊園地中,躬身耕耘了53個春秋。53年的編輯實踐,讓我體會最深的是:要當個合格的編輯應該做到“四有”,即有一種獻身事業(yè)的境界,有一種嚴謹求是的學風,有一種竭誠服務的態(tài)度,有一種終身學習的習慣。

有一種獻身事業(yè)的境界
  回首半個多世紀的編輯生涯,可以問心無愧地說,我已把自己的理想、志愿、青春年華以及可以工作的時光,全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這個平凡而崇高的職業(yè)。說它平凡,是因為編輯每天都在做著單調重復的工作——收稿、審稿、選稿、退稿、加工、校對,一期接著一期,一年接著一年,沒有多少扣人心弦的情節(jié),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場面;說它崇高,是因為編輯工作是對優(yōu)秀文化的傳承,是對創(chuàng)新文化的弘揚,也是與國家、民族興衰相系的事業(yè),更是與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密不可分的事業(yè)。
  基于這個認識,我寫了一副對聯(lián)表示自己的決心——“嘔心瀝血,忠祖國,報人民,甘當孺牛耕沃土;鞠躬盡瘁,淡功名,輕利祿,樂作人梯助群賢”。有了這樣的境界,就能不為名所誘、不為利所惑,就會愛這個崗、敬這份業(yè),心甘情愿地為它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,毫不吝惜地傾注自己的滿腔熱血,在編輯出版這個舞臺上實現(xiàn)自我價值,為國家與民族的繁榮富強、為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貢獻一份力量。

有一種嚴謹求是的學風
  要保證刊物質量,編輯必須樹立嚴謹求是的學風。50多年來,我對編校工作總是心存敬畏,不敢馬虎。我寫了這樣兩句警言,時時提醒自己:“吹毛求疵防疏漏,咬文嚼字編華章;百倍仔細校謬誤,一絲不茍防差錯。”
  我跟編輯部的同仁強調:核對是編輯的基本功,是學風是否嚴謹?shù)脑嚱鹗砸欢ㄒ叨戎匾暎J真做好。對于文科稿件,要特別注意核對引用的政史文獻、領導人講話涉及的歷史事件時間、地點、人物等;對于理科稿件,要特別注意核對外文符號的大小寫、正斜體、上下角標、圖表、公式、各種數(shù)據(jù)等。
  在編輯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,《東北大學學報(自然科學版)》被評為全國百種杰出學術期刊,被多家國際權威數(shù)據(jù)庫收錄;《沈陽大學學報(自然科學版)》被評為遼寧省一級期刊、全國科技核心期刊。

有一種竭誠服務的態(tài)度
  出版單位就是生產文化產品的工廠。如果作者不提供優(yōu)質的稿源,這個工廠就得停工待料;如果出版單位選用劣稿,制造的全是“垃圾食品”,讀者就不感興趣,產品就沒有銷路。所以,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,他們都是出版單位的“上帝”,出版單位應該竭誠為他們做好服務。1997年,我被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授予“優(yōu)秀編輯家金牛獎”,當時寫了一首詩作為自勉“功名利祿欲何求?俯首甘當孺子牛。老老實實聽黨話,勤勤懇懇為國酬。耕云化雨滋科苑,灑血為泉潤九洲。苦辣酸甜皆善待,艱難險阻不回頭”。我要求自己像牛那樣在編輯出版這塊園地里默默耕耘,埋頭苦干。像牛那樣老老實實,勤勤懇懇,不講價錢,不使性子,全心全意為讀者和作者服務。
  如何為讀者服務?作為學術期刊,所刊發(fā)的文章應具有前沿性、創(chuàng)新性,對讀者有所啟發(fā),其材料要真實可信,結論要準確可靠。
  如何為作者服務?應做到收稿及時受理不拖延,選稿擇優(yōu)錄用無親疏,退稿退之有理不傷人,加工精雕細刻編華章,校對一絲不茍無差錯。
  竭誠為作者服務,要求編輯必須廉潔自律。在我主持《東北大學學報》工作期間,編輯無一人收過作者的禮,沒一次吃過作者的飯,在校內樹立了良好的口碑。

有一種終身學習的習慣
  我大學讀的是鋼鐵冶金專業(yè),畢業(yè)留校后改行做了校報編輯,一切都得從頭學起。我利用業(yè)余時間通讀了多部政史名著,自學了文學、漢語、語法、邏輯、修辭及新聞寫作知識,從事期刊出版工作30年閱讀了《中國通史》與《中國革命史》,這些都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。
  1980年,我被調到學報編輯部。學術期刊編輯業(yè)務對我來說又是全新的,還得從頭學。我拜我國科技期刊編輯界前輩——《金屬學報》主編譚丙煜先生為師,把他《科學論文寫作》的報告錄音一句句地整理出來,反復學習,深入領會,聯(lián)系實際加以運用。1985年,我被任命為東北工學院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,這又是一個全新的崗位,于是拜遼寧省出版界元老諶艾先生為師,跟他學習圖書編輯出版的理論與經驗。在中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工作期間,我和同仁們認真組織,開好任期內的每次學術研討會,以此推動廣大編輯深入開展對編輯理論的研究和對編輯實踐的總結,不斷促進我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總體水平的提高。
  我在工作中體會到,學校里學的那點東西不過是滄海一粟,要適應工作必須終身學習,我一直把學習作為編輯部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。我在擔任《東北大學學報》副主編期間,既派編輯輪流參加全國的編輯培訓班,也請有關專家來編輯部進行專題講座。我給每名編輯各訂一份《編輯學報》,為大家學習提供方便。我在《沈陽大學學報》編輯部擔任顧問期間,向全國著名的編輯學家陳浩元、李興昌以及語言文字學家厲兵,要來他們的講課稿或課件,復印后發(fā)給編輯部人手一份,進行學習討論。對于新修訂的有關編輯方面的國家標準,更是組織大家經常學、反復學。我看完每期學報的終校樣之后,都把發(fā)現(xiàn)的主要問題分門別類加以整理,復印給編輯人手一份進行研討,總結經驗、汲取教訓。
  我在工作中體會到,編輯不僅要向書本學習、向網(wǎng)絡學習、向同行學習,更應該向作者學習。每篇稿件都有新的信息、新的知識,都能開闊編輯的視野,增加編輯的知識儲備。所以,作者是編輯最好的老師。編輯加工稿件的過程,也是向作者學習的過程。遇到不懂的地方,要虛心向作者求教,絕不能不懂裝懂,更不能以勢壓人。

  (作者系《東北大學學報》原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 高起元)